bet356体育在线_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投注-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微实事

办好“微实事” !金湾加快破解“全龄段”居民“急难愁盼”

来源:珠海文明网 编辑:朱文南
    民生是幸福之基,更是施政之要。今年以来,金湾区围绕“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紧密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各项任务,聚力办实办好“民生微实事”,将民生“痛点”“堵点”的解决转变为文明指数的支撑点,畅通服务“全龄段”居民“最后一米”。
    据统计,截至目前,金湾区41个村(社区)已征集项目超920个,确定超690个,完成超610个,确定项目涉及金额超6299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超39万元),已完成项目群众满意率达100%。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民生为要”的发展共识,也从侧面印证了“民生微实事”这项民生工程已深深走进群众心坎里。

三灶镇三灶社区新增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

  重点聚焦七大类民生项目
  让全生命周期不同群体感受城市温度
  对于力争到2030年人口破百万、成为珠海人口净流入主要承载地的金湾来说,如何把每个人的“小幸福”融入城市发展的“大蓝图”,无疑是关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答题。而答题思路,正藏在一个个“民生微实事”的细节里。
  三灶中心小学东门,新建的410平方米“阳雨棚”,为学生候车、家长接送孩子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好去处;美平社区“小哥驿站”项目,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帮扶服务;沙脊村内,社工带领专业医生团队为村内7户重大疾病家庭提供上门会诊,让他们足不出户体验到全面专业的术后健康评估服务……“民生微实事”带来的一个个新变化,成为了金湾区坚持“民生为要”,让全生命周期不同群体感受城市温度的现实写照。“我们在2021年‘民生微实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了项目类别、结构和比例。”金湾区“民生微实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金湾区民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从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向bet356亚洲版在线体育投注渗透特殊特困群体服务倾斜,已实现各年龄段人群的覆盖。
  聚焦以“微实事”助力“大民生”,金湾区今年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及群众需求变化,围绕全市攻坚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文明城市建设三大重心工作,同时结合金湾区五届二次党代会提出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停车难、三线整治、临街商铺油烟乱排放等问题,集中资源、力量实施三大领域、七大类民生项目。
  在文明城市建设领域,金湾区已确定255个、完成197个“民生微实事”项目,以道路修缮、停车划线、安装路灯、环境整治为主,重点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微改造”。如今,随着“广安社区中保新村综合楼楼道改造项目”“三板社区糖厂中区安装晾晒设施项目”“映月新村篮球场改造工程”“上表生活区健康步道修建工程”等项目的落地,不仅美化了老旧小区周边的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幸福感。
  在疫情防控领域,金湾通过设置红旗镇广安社区和小林社区便民核酸采样点、开展个人防护教育等项目,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增强基层疫情防控能力。截至目前,已确定19个、完成19个项目。
  在安全生产领域,金湾区已确定100个、完成83个项目,通过实施自然灾害隐患整治、消防隐患整治、安装河堤护栏及救生设施、购买并培训教育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项目,切实消除了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

红旗镇老旧小区新增停车位

  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
  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获得感,不仅源自对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源自对发展进程亲身参与的共商、共建。共同参与,才能将各类群体的需求充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把“民生为要”的理念变为可观可感、可碰可触的生动实践。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保新村为开放式老旧小区,共五栋楼63户,楼道墙壁破损、扶手残旧、照明不足等现象十分突出,影响居民安全出行。今年5月,红旗镇广安社区依托“民生微实事”项目完成了中保新村综合楼楼道的升级改造。
  广安社区党委书记刘军表示,社区在老旧小区专项改造资金的基础上,发动居民通过“一事一筹”等方式筹措改造资金,更好地满足不同楼栋的个性化改造需求。以中保新村综合楼为例,居民出资3.8万元共同参与了楼道整体升级改造。焕然一新的楼道,不仅使老旧小区焕发新的活力,也让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发挥出最大效能。
  聚焦精准服务民需、尊重民意、体现民愿,金湾已搭建起区级社区协商综合顾问平台。其中,对涉及村级重大利益的项目,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对涉及面广、跨地域的项目,分层级开展镇级协商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协商。除此以外,基本采用“提案人+利益相关方+村(居)委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协商的形式,形成了分级分类、简便易行、运行高效的多层次议事协商体系。全区今年已开展协商218次,4711人次参加,审议项目691个,推动解决了一系列民生问题。
  不仅是居民的广泛参与,金湾还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慈善组织参与项目建设,着力拓宽政校合作、政企合作以及居民筹资的渠道,今年以来成立了“平沙镇为民基金”等3个社区慈善公益基金,撬动社会资金39.79万元;借助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平台,孵化培育本土(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77个服务项目申报与实施,承接项目金额560余万元,为培育孵化、扶持发展社会组织灌注了新动能。
  与此同时,金湾区注重发挥镇级资源统筹调配作用,已建成三灶镇启航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等4家镇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孵化培育、人才培养、资源链接、资金代管的作用;借助镇社工站服务平台,识别特殊群体需求并转化为“民生微实事”项目4个。

平沙镇连湾社区新建爱心候车亭

  强化全流程监督管理
  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简政放权,是金湾提高民生问题解决效率的一大抓手。今年以来,金湾对项目实施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优化,取消二次公示和多次会议确定项目的流程,并进一步规范公示、验收、档案整理等环节,真正把项目决定权下放到各村(社区),切实提高了项目确定效率。同时,各镇纷纷出台《“民生微实事”项目实施细则》,优化简化工作流程,大幅压缩了项目备案时长。
  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离不开监督保障。为此,金湾区构建了从项目立项、实施到验收的全流程监督管理机制。“以立项为例,我们已建立了‘群众点单、议事协商、村级初审、镇级审核、区级备案’的立项流程,并完善了镇级纪检、财政、建设、公共服务等部门综合联审机制。”金湾区民微办相关负责人解释,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充分论证,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并进一步优化方案,可有效避免实施过程受阻,影响项目进度或增加实施成本。
  这项实践在平沙镇实现了创新。该镇在“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立项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整体打造思维,如针对群众提出某片区的硬底化需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前谋划硬底化后地面用途,一并考虑改造可行性。这一理念正持续在平沙镇落地生根,如前进二队学生候车亭项目建成后,候车亭还设立了垃圾分类和文明出行宣传栏,带动学生及家长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理念。
  与此同时,金湾区正通过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项目抽查、引入项目监理等多措并举,兼顾项目进度与过程监管。
  “民生微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今年以来,金湾区进一步发动市民群众参与项目验收评议,将项目提出方、利益相关方、村(社区)“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等作为必要的成员共同参与验收工作,并根据实际拓展验收成员,加强对项目实施质量的共同监督。
  如今,在已完成的“民生微实事”项目现场,金湾已投放标识牌495处,融入“民生为要微实事,共建共享文明城”等元素,直观展现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经费来源等信息,让“民生微实事”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提升群众感知度。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强化全流程监管,推动各镇、各村(社区)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库,形成‘储备一批、确定一批、开工一批、完成一批’的滚动接续机制,同时进一步提升项目品质,深化服务项目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营造社会各界关注参与‘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生动局面。”金湾区民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观海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