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刊记者 徐治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0-15 14:45:15
| ||||
5月底6月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让来自全美约200名中国留学生有机会与美国政界、教育界、学术界、企业界、商界、军队以及新闻界的精英代表面对面,就当前中美两国政治、经济、教育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展开为期三天的对话。
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以及美国卡特政府时期担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等悉数到场。
布热津斯基作为主讲嘉宾在这次研讨会开幕式上总结说,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强国,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如何共同面对和承担重大挑战,联手解决全球性问题,就需要两国人民彼此互相学习,加深了解与合作。
今年已是第九届“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其主办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每年6月前后都会在首都华盛顿举办这一盛会,以帮助中国的留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及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而该研讨会只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诸多项目之一。
特殊的“委员会”
上个世纪60年代,时值中美两国外交“冻结”的年代,两国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往来。一些希望中美两国关系有所改善并得以发展的商界、学界和政界的领袖和专家学者走在一起,他们主张中美之间应该积极对话,通过学术和商业上的合作来增进彼此了解,达成共识。正是基于这种强烈的愿望,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得以成立。这些人物中包括美国“三大中国通”中的两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罗伯特·斯卡拉宾诺和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当代中国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鲍大可教授,以及政治学家白鲁恂等等。
作为一个谋求促进美中两国相互了解的非营利性的跨党派民间组织,它秉承了无倾向性、平衡和多样性的原则。其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公共教育和文化教育致力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和交流,主要开展对公众的教育及宣导。
进入1980年代,随着中美两国外交正常化,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将交流范围扩展到公民事务、艺术体育等领域,之后10年又涉足立法、经济建设、城乡发展、基础建设、公共健康等诸多领域,从而保障了交流的可持续性和议题的丰富性。
发展至今,该委员会已经拥有超过750名全美各界精英个人会员以及70多个企业会员,他们在中美两国交流和对话中贡献着自己的真知灼见。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早期中美两国之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规范的组织机构和有力的资金保障之外,在现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会长白丽娟(Jan Berris)女士看来,“会员多数是来自公民事务、商界、学界,甚至前政府官员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成长都是有利的”。
如和中国有渊源的美国前总统卡特、老布什等都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顾问。会员或理事会成员中还包括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上届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以及诸多前内阁成员。
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员、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副校长杨洪教授看来,“特殊”成员的存在,保证了该委员会与政府的沟通颇为深广。“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赵小兰等重量级人物都能参与其中,可见其资源很是丰富。”
任何社会形态、任何组织似乎只要与政府挂钩,就有丰富的资源可享。尽管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特殊的“身份”和交往的人员不可避免地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其独立性是无法否认的:没有任何政治倾向,不依附于任何部门,当然每个会员都有自己的政治倾向。”杨洪说。
调整部署
有着美国“智库”之称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从成立至今稳步运转的40多年来,在两国对话与合作中发挥着其他组织无法取代的作用,已经成为开展美中交流的一个最主要的组织。
以往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公共教育和宣导层面,一些交流与对话项目也仅仅局限在高层,话题主要围绕公共政策领域。尽管这些项目确实在帮助美国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促进两国外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这些项目已远远落后于双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弥补这一点,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又在三个主要领域作出了重要部署。
关注决策者。开展的项目主要包括国会议员或国会工作人员代表团访问中国、两国省市领导互访交流、为中国官员和使馆工作人员提供决策者导航计划,以及为美国军方组织一系列有关中国问题的项目。
从经济与文化再到环境与健康,其目的是让美国政界走进中国,让美国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有所取舍,从而更加客观和理性。到目前为止,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已经组织了十几批国会议员或工作人员代表团访问中国。
中美建交30多年来,彼此都有认识误区,消除这些误区也一直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努力的方向。因此,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在这一方向上的部署被认为是其在中美之间致力于构建建设性关系的最为核心的项目,其目的是确保决策者以及军队领袖对中国的了解,拓展他们在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面,增强在这些领域的交往与对话。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斯蒂芬·欧伦斯表示,访问中国虽然不能马上解决问题,但增进了解就是好事。
不仅如此,“这些项目能够通过参与者的影响力以及媒体的介入来提升我们的工作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白丽娟说。
关心下一代。从公共学者到中美杰出青年,再到学生(中美学生领袖交流项目、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等不同年龄层次,委员会在人才项目上做足了功夫,其核心是致力于为两国下一代杰出的青年领袖创造富有成效的交流机会。这些项目彼此有机衔接,竞相互动,为每一位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例如2005年启动的中美杰出青年项目,旨在培养既有兴趣又具备潜力扮演重要公众知识分子角色的新一代中国问题专家,帮助他们加深与开拓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了解,运用其知识去使政策与民意更贴近实际。
“该项目不仅给参与者提供一个认识政府部门如何运作以及政策如何出台和实施,并与美国政府部门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且能够不定期到中国了解中国各政府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国防部等各大部委的操作和运作。”该项目的首批入选者杨洪清晰地记得,“其诱人之处在于项目并非在灌输思想,而是让你去主动参与和了解你感兴趣的问题,随时可以与政府官员和决策者进行沟通对话,了解最前沿的问题,这可能是与中国国内一些项目的最大差别所在。”
同时,为了加深项目参与者与中美政策决策者和民意领袖的关系,提高美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项目成员还带着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围绕美中之间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美国公众来了解美中关系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这些活动,政府是不会去做的,个人和学校也没有能力去做。长此以往,公众受益,政府也受益,普通民众了解的多了,政府的政策执行起来就容易多了。”杨洪说。
聚焦前沿。现实中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经济、环境、公共健康等全球性议题的讨论和交流项目也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关注的焦点。如正在进行的经济对话项目,其目的就是让两国的经济学家就影响双边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而取得的富有成效的交流成果对于两国的决策者和金融领袖都有利好的一面。
委员会也对环境领域加以重点考虑。例如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和2008年中国的汶川大地震让两国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委员会通过组织双方的交流互访,就灾后重建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政府。除此之外,还有教师交流与对话项目,以期拓展双方老师的视野,丰富教学技能,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
纵观目前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实施的众多项目不外乎两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时事热点。
白丽娟认为,作为美中两国交流和对话领域的重要引领者,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优势在于具有随时执行创新性项目的能力和适应最新、最前沿需求的灵活性,从而为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提供双方感兴趣的资源并共享。
第一站
近年来,每有中国领导人造访美国,其公开演讲第一站往往是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所负责的招待宴会上,这足以证明该委员会在中美外交领域的地位和显示度。例如,今年年初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之际,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就与美中贸委会一起,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联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午宴,共有600多位嘉宾出席,其中包括现任美国政府的内阁成员、前政府高级官员、前驻外大使、商界精英及重要社会团体的负责人等。
欧伦斯指出,这些年来,每当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访时,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总会设法安排这样大规模的欢迎宴会,并邀请中国领导人发表政策演讲。这是中国领导人与美国社会各界直接互动交流的重要机会,对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政治互信极为重要。
“委员会最成功之处就是体现了不同文化、不同国度、不同政治体制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实现民众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杨洪说。
中国青年学生对于该委员会也十分赞同,一位留美学生徐竟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组织牵头各种项目,在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对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尤其是赢得在美的中国留学生的理解,增强其组织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在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的今天,保持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这一渠道的正常与通畅显得更加重要。■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2年第10期 文化)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