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廖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8 17:0:12
| ||||
2001年2月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发现的金沙遗址,以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为主体,是商、西周时期古代蜀国的都城遗址之一,也是迄今长江上游地区规模仅次于广汉三星堆的中心聚落遗址。这片古老的土地现在被誉为“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
近几十年来,在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地区,已经发现了几十处与金沙相类似的商周时代遗存。
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它们与金沙遗址一起,共同构成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架构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王国雄浑壮阔的社会历史图景。
黄土下的神秘
当古蜀国又一个王朝的背影呈现在金沙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在惊喜之余也产生了不少疑问:这片璀璨的文明源自何方?何以如此辉煌?
带着心中的疑问,笔者来到了这座恢弘大气却又透露着神秘气息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第一站就是祭祀区。
但与一般陈列式的博物馆不同,金沙遗址的祭祀区直接将考古发掘现场与出土文物展示进行结合,颇具现场感地展示了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
作为世界上同一时期出土象牙最为密集、金器和玉器数量最为丰富的遗址,金沙遗址的祭祀区现已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野猪獠牙、鹿角等。
在这个恢弘的考古发掘现场,原始的坑土、半裸露的些许象牙,让笔者不禁为之着迷。
最靠近入口的一号坑是金沙遗址祭祀区目前为止发现的形状最规整、埋藏文物最集中的祭祀遗存。坑内器物分层摆放,上层堆积着最长约1.6米的象牙。从断面观察,象牙多达八层,放置极有规律。下层摆放着大量的玉器、铜器和金器等。
该遗址公园在一般保护区内,通常先进行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对于小型重要遗迹采取整体搬迁的措施,对于大型重要遗迹则采取原址地下封存保护、建设项目另行选址的方案。
这种方案以一种极具魅力的手法,既保证了游客对于考古与历史文化的观赏需求,又坚持了“保持遗存本体及历史环境的完整性”,“保持遗存本体的真实性、延续性”的金沙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原则。
走到祭祀区的尽头,再回头观望,令笔者更为兴奋的,反而是那些尚未挖掘的区域。这也意味着,在黄土之下,可能还掩埋着诸多珍奇之物。
太阳神鸟的尊崇
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开,古国的身姿缓缓显影。3000年前辉煌的文明,在展厅的一件件陈列品中逐渐拼凑出了原有的模样。
在所有的展品中,旋转在展厅中央的“太阳神鸟”金饰仿佛神一般的存在,以其庄严神秘的金光吸引着每一位游客的目光。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选自《楚辞章句》卷三《天问》
古代我国各个民族对于日神的信仰和太阳的数目都各有不同。据资料显示,中原地区的汉族相信共有十个太阳,也有一些民族相信有两个太阳,或者12个太阳。
在古人的神话宇宙观中,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以鸟作为载体运行的。因此,人们视鸟(金乌)为具有神性的日中之精。太阳带给时间光明与温暖,且与农业丰歉攸关,因此崇鸟的实质即是崇日。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外径为12.5厘米,内径为5.29厘米,厚度为0.02厘米,重20克。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采用镂空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12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的鸟构成。
圆形的外廓反映了民族圆融的性格,体现出和谐包容的精神。圆形表达的围合之意亦有保护的概念。太阳的图案向四周喷射出12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体现出自由和团结共赴的寓意,反映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中最有趣的是人们对于十二道太阳光芒和四只鸟的数字讨论。陈列馆相信,“十二”与“四”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常用数字,可以代表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寓意。
由于太阳神鸟美轮美奂而又寓意深远的图案,国家文物局于2005年8月15日,决定采用这款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这也是人们为什么觉得太阳神鸟金饰非常眼熟的缘故。■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9月刊 沿途驿站)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