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实习生 李勤 来源: 发布时间:2014-6-12 13:35:38
| ||||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故宫游玩时,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Jack Szostak正陪着他的妻子徒步登长城。在《科学新闻》记者问及除了科研外的兴趣爱好时,他支着脑袋想了半天,然后说出了“hiking(徒步)”这个词,并兴奋地表示:“平时实在太忙了,没有时间,不过这次我们可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呢。走了好几个小时,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科研占据了Szostak太多的时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是全职工作,早上来到实验室,傍晚离开,有时通宵工作。”言下之意,他跟任何普通忙碌的都市人无异,只是他实在太爱科研了,也就把科研当成了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忙,是理所当然的。
独立思考,保持开放的态度
不过,Szostak还嫌忙得不够“纯粹”:“现在让我‘分心’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很多工作我都要负责,筹集科研经费、讲座交流等。”
“独立思考新的实验方法”这句话在采访中被Szostak重复了很多次,他认为这是最优秀的科研人才要做的事。
在Szostak看来,顶尖的科学家要具备的特质是对新想法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我的学生甚至会跟我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这是我的看法,虽然看上去很疯狂,但我可以证明它。他们挑战我的权威,我也不会不高兴,如果我们都不独立思考的话,就不能成为好的科学家。”Szostak说。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Szostak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就是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
“但中国的文化是要听老师的,老师永远是对的,这样培养不了杰出的科学家。我们要保持对所有问题都爱发问的热情和能发问的权利。”Szostak一针见血地给出了答案。
“如果事实证明学生是错的,那怎么办?”记者问。
Szostak笑眯眯地说:“我们都会犯错误,而且大部分时候我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从错误中学习,直到找到对的实验方法。如果我们已经知道了答案,我们就不是科学家了,我们得从错误中不断尝试,然后才能成功。”
夯实基础,准备迎接好运气
Szostak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才找到了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方向。读大学时,他辗转了几个实验室,在那些实验室做的成果都不能让自己满意。
“我浪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去做不会成功的东西,之后咨询了后来成为我导师的吴瑞教授。加入他的实验室后,头一年的情况也很艰难,我做的研究又失败了,后来吴教授安排我去另外一个实验室学习要掌握的技术,这样我才完成了自己的实验。”Szostak讲述了自己初做科研时的曲折。
而之后找对研究方向对Szostak来说则是“偶然”中的“必然”。当时他在实验室研究的课题是:DNA分子破碎时对细胞产生的影响。偶然中他去了一个科学会议,报告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Elizabeth Blackburn提出了一个让他很感兴趣的研究结果:实验中破碎的DNA分子结构很奇特,与现有的研究结果完全不同。Szostak抓住机会跟Blackburn交流,后来两人一起做实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
“如果我当初没有注意到这个奇怪的结果,就可能不会获奖。”Szostak感叹起命运的安排,“这里面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如果我没参加会议,就不会知道这些。”
但是他马上严肃地说:“如果我没有做好准备的话,没有一直对不同的东西保持好奇心,没有不停地做实验的话,也不会得奖。因为别人也参加了会议,也有人一直在做类似的实验,但是我坚持下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你不能控制机会,但你有机会选择你要做的研究并一直做下去。”
跟随兴趣,探索科研“大问题”
当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吴瑞对Szostak的帮助一直让他记忆深刻。在回忆导师吴瑞一文中,Szostak曾对他表示了深深的感激之情。他表示,自己也把从吴瑞身上学到的独立科研精神和乐于帮助年轻人的特质传承到了现在。
“我很感激吴瑞看到我的困难然后伸以援手。我试着让我的实验室像吴瑞的实验室一样,我让他们尝试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有些研究失败了,我会跟他们一起讨论和争辩,但我不会对他们的想法指手画脚。”Szostak说。
除此之外,Szostak也会邀请年轻人来自己的实验室学习体验或者去学校跟孩子交流,告诉他们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Szostak认为,诺奖得主的身份让他在筹集科研资金上有一定的便利,这样对自己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会有充足的资金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导致了科研资金的不足,不能给所有的科学家提供想要的科研支持。很多年轻科学家为了获得科研支持,花费了大量精力向各类研究机构、基金会等申请资金。科研项目审批者则更倾向于将资金给予能在短期内看到收益、风险更小的科研项目,而埋没了风险较大但可能更有科学价值的项目。
Szostak为此很担忧,这让年轻科学家面临着更艰难的科研环境,导致他们的科研更保守,只研究低风险的“小问题”。“我一直鼓励年轻科学家去探索‘大问题’,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研究那些哪怕风险更大但影响更大的领域,如果这些研究能够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Szostak表示。■
(Jack Szostak: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麻省总医院亚历山大·里奇杰出研究员。曾Elizabeth Blackburn 和Carol Greider 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荣获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4月刊 高端访谈)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