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泉琳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16 20:31:31
| ||||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20世纪前半期,遗传学界没有26个英文字母,只有一个,那就是M。
M代表的是众所周知的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Mendel G. J.)和遗传学开拓者摩尔根(Morgan T. H.),还有一位便是遗传学的集大成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McClintock B.)。
与孟德尔发现著名的遗传定律、摩尔根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不同,麦克林托克“跳跃基因”的发现并不为公众熟知。不仅如此,这项发现获得科学界的认可,足足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等待。
1983年,“跳跃基因”的发现者、81岁高龄的美国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遗传学研究领域内第一位独立获得该奖项的女科学家。
这位在遗传学领域终生奋斗的女科学家,一生未婚,她将自己的情深深地“钟”于遗传学,“钟”于科学事业。
科学女人
1902年出生的麦克林托克,是美国著名植物学家、遗传免疫学家,1927年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后,终生从事玉米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那年,麦克林托克还不满25岁,就被康奈尔大学聘为讲师。当时,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根领导的果蝇研究小组已经证实了“连锁群”(遗传的基因组)在特定的染色体上。康奈尔大学以著名玉米遗传学家罗林斯·A·埃默森为首的玉米遗传研究小组打算做同样的事,记录特定的连锁群,并把它与特定的染色体联系起来。
麦克林托克的首要任务是对每条玉米染色体上已知的遗传特征的标记进行定位。虽然相应的工作在果蝇中已充分地展开,但在植物中却几乎还没有开始。
作为小组的骨干成员,麦克林托克出类拔萃的洞察力使她在科学道路上始终走在前沿。当埃默森的研究范围仅限于通过育种进行玉米遗传研究的时候,麦克林托克已在细胞学的工作上开辟了新的领域。
她将细胞学和遗传学两门学科结合起来,研究的精确与详细程度明显提高,然而这种做法对当时很多遗传学研究者来说,不仅闻所未闻,更让很多人难以理解麦克林托克工作的意义。
不过,这些并没有令麦克林托克在意。在她的印象中,旧日的时光特别令人愉快——在康奈尔的玉米地里,同时接二连三地出文章。从1929年到1931年,她共发表了9篇论文,详细地叙述了她所作的探索:在玉米染色体形态学方面;在成功地将细胞学标记与已知的遗传标记联系起来方面。她的每一项探索对遗传学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特别是1931年,她与学生哈里特·克赖顿在《国家科学研究院记录汇编》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证实了在性细胞形成时所发生的遗传信息交换是和染色体物质交换一起进行的,为遗传学的染色体基础提供了确证,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
然而,在麦克林托克这个时代,具有科学知识的妇女宁可当技术工人与教师也不当科学家,科学对她们只是一种爱好而不是谋生手段。因为,研究员的职位是轮不到她们的。即便麦克林托克在科学界已有一席之地,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
1936年,在朋友密苏里大学刘易斯·斯塔德的帮助下,麦克林托克终于获得了密苏里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在这里,她拥有了一个实验室,一个她得以继续研究工作的机会。
此后,她全力跟踪染色体变异动力学的工作,完成了环形染色体的研究之后,又转而研究断裂的染色体重退火的情况。她发现,在生物体全部细胞中,断裂—愈合—桥这样的周期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多次重复进行。当断裂端最后不再愈合时,这一周期循环就结束了。
这个研究成果从1938年开始以一系列论文的形式报道出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1939年,她被选为美国遗传学会的副主席。然而学术声誉的不断提升并未改善麦克林托克在密苏里大学的地位。不但如此,系里甚至不把其他机构所提供的工作通知她,不自在的职业地位令她感到十分痛苦。
1940年的夏天,院长希望麦克林托克离开。然而一年后,这位院长对自己所做的这一决定后悔莫及。他听说麦克林托克已被提名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就劝说她回来并承诺为其升职。但为时已晚,麦克林托克去了冷泉港实验室。在被视为188体育平台圣地的那里,她已经种了一块玉米地。
曲高和寡
毫无疑问,1944年是麦克林托克事业中关键性的一年。她被选举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随后,又被选为美国遗传学会主席(这是一个从未让女性担任过的职位),她得到了公众的承认,成为遗传学界的中坚人物。那年她42岁。
就在取得辉煌成就之际,麦克林托克开始了后来证明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转座的研究。但是,这一研究是远远超越时空的。
根据当时已有的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有一定的位置、距离和顺序,它们只可以通过交换重组改变自己的相对位置,通过突变改变自己的相对性质。
然而麦克林托克通过研究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可以移动位置,进行“转座”或“跳跃”。这可是当时的遗传学家根本无法想象的。这也注定了在1951年,当麦克林托克在冷泉港的夏季学术讨论会上向科学界介绍自己花费6年心血所做的研究时倍受冷遇,一些遗传学家甚至视其为“发疯”之作。
尽管不被理解,麦克林托克丝毫不改初衷,坚持她的研究结果。在5年后的讨论会上,她又一次将自己的研究发现作了介绍,结果迎来的是更为无情的奚落和批评。
人们开始用怀疑的目光看待这位曾享有盛誉的女科学家,她的威望从光辉的顶点跌落谷底,她被遗传学界摒弃了。朋友和同事大都渐渐疏远,麦克林托克几乎成了孤家寡人,经受了一生中最长时间的孤寂和苦闷。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雅各布和莫诺用大肠杆菌做试验,提出了乳糖操纵子模型,揭示了生物体内基因调控的机制。这对麦克林托克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她认为乳糖操纵子模型与她的调控系统实在是太相似了,并为此专门写了一篇论文《玉米和细菌基因控制体系的比较》,以期引起科学界对她的重视。
然而,科学界很快接受了雅各布和莫诺的学说,他们两人也因此于1965年获得诺奖,但科学界仍然无视麦克林托克的“跳跃基因”,依旧把她和她的理论视为另类和异端。
从此,麦克林托克开始保持克制和沉默,不再谈论自己的发现,也很少发表相关文章,只是默默埋头于自己的玉米遗传学研究。
守得云开见月明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在细菌、真菌乃至其他高等动植物中都逐渐发现了许多与麦克林托克“跳跃基因”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例如,1966年,生物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可以整合在染色体上、也可以游离于染色体外的F因子;20世纪60年代末,生物学家们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存在所谓的“插入序列”(IS)……
这一系列的发现,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麦克林托克在玉米中的研究,她那超越于时代的科学发现以及不屈不挠的意志力令科学家们大惊叹。
1976年,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召开的“DNA插入因子、质粒和游离基因”专题讨论会上,科学界明确承认可用麦克林托克的术语“跳跃基因”来说明所有能够插入基因组的DNA片段。
198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金评定委员会终于把当年的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这位81岁高龄的女科学家。“在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完成了研究工作”,诺奖评委会如是评价。
面对迟到的科学界的认可,麦克林托克十分淡然:“倘若你认为自己迈开的步伐是正确的,并且已经掌握了专门的知识,那么,任何人都阻挠不了你。不必理会人们的非难和品头论足。”■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6年10月刊 高端访谈)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