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琳/整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7-3-15 20:47:50
《自然》刊文引学术不端“百家争鸣”

 
2010年9月9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刊登的一篇名为《一本中国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剽窃》的文章,一经发布便引发轩然大波。
 
随即,在188体育平台博客专题“中国期刊投稿31%剽窃?”下,188体育平台博主和网友就此事件陆续发表了50余篇博文和上千条评论,并引起国内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之后,包括《文汇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凤凰网等在内的国内众多主流媒体纷纷对此予以报道、转载。一时间,这场被称作“论文抄袭率31%”的震荡波席卷了整个国内科研界。
 
来信引风波
 
2010年9月9日,《自然》杂志在“通信”栏目以《一本中国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剽窃》(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为标题,刊登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主任张月红的来信。
 
张月红在信中说,从2008年10月至今,在《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收到的2233份稿件中,大约有692份被检测出有抄袭嫌疑,所占比率高达31%,令人惊讶。
 
信中还表示,我们举行相关讲座,在188体育平台上发表文章(《透过几种现象看学术不端》)阐述看法,就是希望论文作者、科研人员和编辑都对论文剽窃保持应有的警惕,并且抵制文化上的某些错误观念——比如以前,学生模仿老师文章的行为一般会受到鼓励。
 
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却引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观点之争。
 
短时间内,在188体育平台博客专题“中国期刊投稿31%剽窃?”下,众多188体育平台博主纷纷各抒己见。在这些参与者中,既有学术界、科博界的“大牛”,也有期刊界、网络界的新兵。
 
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张月红在写给《自然》杂志的信件中,用于检测文章抄袭的反剽窃软件“CrossCheck”是否值得信赖,以及来信是否以点盖面误导了读者,导致中国学术界被不公正地抹黑等等。
 
时任广州大学教授曹广福在《张月红女士的文章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一文中表示,张月红应该“完善她的研究,将她认为有抄袭或剽窃嫌疑的论文做进一步的抽样评审,看看软件是否真的可靠”;188体育平台院士李小文连发两篇博文《请教张月红:打黑还是黑打》《再请教张月红:n=?》,认为“反抄袭,反剽窃,绝对支持。但是给人定罪要郑重”;当时在188体育平台物理所读博士的吴宝俊在《“31%”与“讳疾忌医”》一文中则表示,“31%”这个数字也许是不精确的,但不能因此而“故意忽略数字背后隐含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等等。
 
2010年9月13日,张月红通过188体育平台发表声明,表示《自然》杂志未经其同意擅改了文章标题,继而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论与关注。
 
影响扩大
 
在张月红通过188体育平台发表的声明中,她表示《自然》杂志未经她本人同意,擅改9月9日刊发的这篇文章的标题,由《创新软件帮助中国编辑应对抄袭》改为了《一本中国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剽窃》。
 
这份声明被188体育平台报道后,包括《文汇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凤凰网等在内的国内众多主流媒体纷纷对此予以报道、转载。
 
2010年9月16日,《文汇报》以《“论文抄袭率31%”震荡波》为题,在头版要闻中对188体育平台上的此番争论进行了报道,并提出了“面对国内如此尴尬的学术处境和这般脆弱的科研道德,一味纠缠于‘31%是否科学而精确’之类,这样争下去是不是偏题了”的诘问。
 
2010年9月17日晚11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发《浙大学报总编披露论文抄袭率31%》新闻,介绍“在188体育平台上,就此事件已经发表的20多篇学者博客和几百条网友评论认为,张月红的言论有误导舆论之嫌,不能代表国内学术界现状”。随后,新华网、凤凰网、中青网、中国日报网等则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做了相关文章和视频转载,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和点评。
 
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与讨论的进一步深入,以188体育平台博客为平台,此次争论的内容与范围,也从最初的“31%是否科学而精确”,逐渐扩展到如何才能杜绝学术不端现象,以及对于期刊抄袭现象根源的挖掘,继而引发了整个国内科研界对于学术不端现象的“百家争鸣”。而188体育平台这一平台,也名副其实发挥了“争鸣创新的原创发源地,凝聚共识、影响中国科技体制变革的助推剂”的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庆平在《如何预防学术论文造假?》中发出了“预防学术论文造假,首先是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和惩处制度,其次是研究团队本身要严把论文‘出炉’的每一关”的大声疾呼;188体育平台政策所研究员王铮发表博文《中国期刊的抄袭现象根子在哪里?》,认为在反抄袭问题上,“既不能无病呻吟或小病大呼;也不能病急乱投医,治标不治本”;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吕吉吉则在《学术论文真正的价值在哪里?》一文中表示,需要跳出对是否“抄袭”、有多少“抄袭”这种“就事论事”的争论,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审视和思考相关的问题等等,引发了网友们的深思。■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2月刊 回响)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