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宇 记者 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18-3-8 14:0:17
做好果园生草“大文章”

 
2017年10月,山东烟台烟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蓬莱丰园苗木基地)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协议,以15万元的价格获得该校果树专家陈学森教授的“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的省力高效培肥地力法”技术的独家使用权。
 
15万元的成果转让费,无论是对一家企业还是一所高校来说,都算不上一笔“大钱”。但这份技术合同的签订,却谱写出了一篇打造生态果园、推进果树产业健康发展的“大文章”。
 
埋下可持续的“金条”
 
陈学森是我国著名的果树专家。近年来,他在培育果树新品种、研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的同时,也在大力倡导和推广果园生草技术。
 
“制约中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陈学森告诉《科学新闻》。在他看来,提质增效的关键是土壤,要提高地上的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首先改良地下的土壤环境和品质。
 
在影响土壤品质的9个因素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土壤综合肥力的核心指标。目前,我国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不足l%,氮肥利用效率在23%左右;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左右,那么氮肥的利用效率就可上升至40%左右。
 
西北及渤海湾两个苹果优势产区均属黄河流域,光照充足,降水适量,温度适宜,无霜期较长。这种生态条件不仅有利于优质苹果生产,同样有利于好气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降解。而一旦好气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降解效率提高,如不及时向土壤补充有机物,就可能加剧土壤的贫瘠化。
 
此外,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推进,牲畜饲养逐渐由家庭转向专业大户或企业,从而导致可用于果园的农家肥严重不足。“要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目前我国有机肥肥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应当借助自然的力量,研究、推广果园生草地力培肥技术。”陈学森说。
 
其实,果园生草新技术的应用在美国、法国、新西兰及日本等世界苹果产业强国已有几十年历史,早已成为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实现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探索我国的果园生草技术,陈学森进行了长期而大量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生草2年、4年和6年的果园0~20厘米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呼吸、活性与活跃微生物量,大多高于其各自的清耕对照;生草2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低于其清耕对照或差异不显著,而生草4年和6年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均高于其清耕对照。
 
陈学森介绍,根据研究结果,在人工种草及自然生草果园的初期,确实存在草与果树争肥水的问题。因此,在生草栽培前期,果园水肥的有效供应是确保果园生草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是在土壤肥力较差的果园生草栽培的初期,注意适当补充有机肥十分必要。
 
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会逐步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通气性得到改善,土壤抗蚀力、涵养水源能力、供肥保肥能力和养分有效性等也会同步提高。果园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病虫害明显减少,果树生产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轨道。陈学森说,这相当于为子孙后代在这片土地上的持续经营与发展提前埋下了“金条”,“给果园小草一点阳光,苹果更灿烂”。
 
培肥、节水、省力
 
然而,在中国推广果园生草却并不容易。近年来,尽管我国农业部门大力倡导宣传果园生草,但效果却不理想,目前全国范围内采用生草技术的果园仍不足10%。
 
陈学森告诉《科学新闻》,果园生草技术在中国步履维艰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受传统清耕种植习惯影响,果农认为有了草就要及时锄掉,殊不知这种做法破坏了果园的生态环境,反而不利于果树的健康生长;二是果农担心种草会与果树争肥争水;三是目前正在研究和试验中的果园自然生草或人工种草技术,每年大都需要刈割3~4次,增加了劳动成本。
 
为了推广果园生草技术,陈学森带领团队一方面通过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宣传果园生草的好处,转变果农传统观念;另一方面着力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果园生草技术。经过全面的分析后,研究团队提出,培肥、节水、省力是我国果园生草研究必须关注的三个关键问题。
 
“要推广果园生草,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生草品种。”陈学森表示。之后,一种叫做长柔毛野豌豆的草进入了研究人员的视线。
 
这种草具有六大优点:一是几乎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二是种子无休眠,浸水24小时后就能萌发生长,具有“落地生根”的特点;三是秋季播种萌发生长的小苗,经过冬季的冷冻处理后,春季长势旺盛,不仅让其他杂草无法生长,而且涵养土壤水源作用明显;四是具有固氮作用,生长量大,“培肥”效果突出;五是植株根系浅,茎木质化程度极低,耗水量小,“节水”效果明显;六是植株容易腐烂,无需刈割,非常“省力”。
 
最终,陈学森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单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春季长柔毛野豌豆+秋季自然生草”的果园生草模式,并申报了发明专利。
 
2017年5月,由国家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韩明玉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对这一研究成果进行了验收鉴定,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校企携手 强强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