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记者 唐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9-13 6:37:43
焕发“蓝色农业”活力 服务地方海洋经济
——记水产新品种推广及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洋所将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的使命根植心中、付诸于行,在推动水产“种子”创新和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方面奋力开拓。

   杂交鲍“大连1号”、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海带“205”等一批水产良种相继通过审批,海昆肾喜胶囊等4个海洋药物获颁国家新药证书……水产新品种及相关海洋生物制品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服务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品种培育全面开花

 

   我国是海水养殖大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发展十分迅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5年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由5483万吨增长至6185万吨,年均复合增速达4.09%。

   虽然我国海水养殖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但同时也面临种质资源衰退、重要种源依赖进口等问题。想要打破瓶颈,就必须选育出原创、优质的水产新品种。而这一重任,自然落在了作为海洋科学“国家队”的海洋所肩上。

   长期以来,海洋所围绕主要海水养殖种类,重点开展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建立并完善了现代良种培育体系,创制出一批新种质材料,培育出10余个海水养殖新品种,有效提高了产业的良种覆盖率。

   在虾类方面,海洋所选育出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科海1号”及脊尾白虾“科苏红1号”;蟹类有三疣梭子蟹“科甬1号”;贝类有文蛤“科浙1号”、杂交鲍“大连1号”、菲律宾蛤仔“斑马蛤”、“中科红”及“中科2号”海湾扇贝;藻类方面,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经济海藻新品种“981龙须菜”、裙带菜“海宝1号”“海宝2号”以及海带“205”等,水产“种子”选育工作全面开花。

   得益于普通品种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海洋所研究人员精心选育的新品种一经获批,立刻引发业内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更受到养殖户的热烈欢迎。

   “拿‘科苏红1号’来说,其虾青素含量非常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市场售价较未选育的脊尾白虾提高一倍以上。”海洋所科研处处长沙忠利介绍。

   再如,与未经选育的三疣梭子蟹苗种相比,“科甬1号”养殖存活率提高13.9%;“大连1号”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耐高温性能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了120%~180%、12%~24%和2℃~3℃;“科浙1号”是具有生长优势的优良滩涂贝类品种;海带“205”不仅产量高,含碘量、含胶量更是普通海带的2倍。

   新世纪以来,海洋所人以国家需求为己任,顶天立地、勇于探索,在以优质水产新品种助推以海参、鲍养殖为代表的海洋珍品养殖浪潮的同时,也捧回了近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挖出资源“高价值”

 

   一方面,以培植源头创新能力、创制新品种为目标,选育优质水产新品种;另一方面,源源不断挖掘已有海洋生物资源的“隐藏”价值。在为我国“蓝色农业”持续注入活力方面,海洋所人不遗余力。

   海洋生物中蕴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其高值利用能为功能食品、医用材料、医药中间体、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原料及产品供给。实际上,在国内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和高值化利用方面,海洋所已经走在了前列。

   上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从马尾藻中提取出褐藻胶,率先开发准字号海洋药物——甘露醇烟酸酯,开创了海洋药物研究新途径。

   海洋所研究团队发现褐藻含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组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其在抗凝、降脂、重金属解毒和抗肿瘤方面有显著效果。历时10余年时间潜心研究,2003年,我国首例纯天然海洋新药海昆肾喜胶囊面世并纳入医保,造福万千肾衰患者。

   海昆肾喜胶囊的大获成功,为海洋所在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方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2005年,“海藻多糖胶”“海藻多糖空心胶囊”投放市场;开发了“海参氨糖”“壳聚糖”等多个海洋保健食品;开发出的新型生态农药“农乐一号”、农肥“海力源”“海力壮”等在贵州、西藏、新疆等地100多个贫困县实施;通过对海洋糖类化合物抗氧化、神经保护等活性的系统筛选,构建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海洋糖库,为抗帕金森病的海洋药物筛选提供了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对高值利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学研惠及地方经济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是时代赋予188体育app: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